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 編輯:佚名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有人說,春天,是手中緊緊拽著的那根線,而風箏,是春天的圖騰。2019年4月11日,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小學部一到四年級的小朋友,帶著親手涂鴉的風箏,赴了一場與春天的約會。
在放飛風箏前,各班班主任老師給孩子們介紹放風箏的技巧,并強調了相關紀律,隨后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孩子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空地。
風箏節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只風箏都由孩子們親手涂鴉上色,他們發揮想象力,用畫筆在風箏上涂抹出屬于自己的色彩。
乘著春風,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孩子們合理分工、互相協作,一人拿著風箏,另一人提著線逆風奔跑,感覺風勁夠,再停下來慢慢放線,手中的線一點點放長,直至風箏在空中盡情遨游。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快樂,沖向云霄的不止是風箏,還有那一顆顆激動的心。
“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也不是每一次放飛都那么順利,心里期待著著一飛沖天,風箏卻不給面子直線墜地,天真頑皮的孩子們賭氣地抱怨著風力不夠,卻又樂此不疲地開始下一次嘗試。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校園里回蕩著孩子們的歡笑聲,連高年級的哥哥姐姐都忍不住駐足觀望。
風箏是每個人童年的一抹鮮活記憶,那些追逐風箏的自由時光,是被珍藏于春日的詩篇,是歲月帶不走的童真印記,是鐫刻在生命平仄韻律中的溫暖與感動。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小學部風箏節
風箏源于春秋時期,從墨翟木鳶到魯班竹鳶、從信息傳遞再到民間戶外流行活動,承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延續至今。在新時期,風箏又被賦予新的內容:自由與和平、聯結著友誼、昭示著團結、寄寓了人們美好期望。
“風箏節”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更讓他們在體會快樂的同時,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增強同學間合作的意識,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
作為一所國際學校,楓華扎根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底蘊上,不斷探索中西文化的優勢互補,融合創新。本次“風箏節”活動的開展,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文化傳承過程中積極的一份子。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