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萬國體育的小編來給大家講講我們的少兒擊劍班.孩子4歲就可以開始練習擊劍,擊劍大多通過游戲來鍛煉身體的協調和靈活,其中有很多訓練辦法,家長平日在家里與孩子玩都可以簡單模仿.
與足球、籃球這些體育項目相比,擊劍對于幼兒來說更安全,當然運動強度也沒有球類那么大。
可能與體操、舞蹈這些活動相比,擊劍的運動量要更大些。運動能鍛煉孩子的體能、消耗孩子多余的精力,我們覺得擊劍對孩子的專注力、觀察能力訓練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孩子在實戰訓練的時候,需要去觀察對手的動作,還要及時作出反應。
歐洲是現代擊劍運動的起源地,擊劍在幼兒、少兒體育教學中非常普及,歐洲的兒童擊劍是有專門的教材的,到達哪一個階段需要練什么、器材如何升級,都有非常詳細的教學方案。而我們現在的課程還是以普及為主。目前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擊劍職業競技的賽場上進步迅速,尤其是在香港,擊劍在青少年、兒童當中迅速普及,還進入了諸如浸會大學等高等學府的體育教學中。
我們在跟港澳、新加坡的一些擊劍俱樂部交流中看到,像香港、新加坡這些地方,大部分練擊劍的都是從四五歲開始起步的,在香港有很多小朋友五歲就開始拿金屬劍。其實從我們做了那么多教學實踐的角度看,我是比較贊成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學習擊劍的,經過孩童時期的培養,孩子在‘劍感’上會表現得很好,特別是實戰中,感覺與對手的距離、做出反應,從小開始練擊劍的孩子確實有優勢。反而到了孩子上小學的階段才開始練擊劍,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就會比不上早起步的孩子,劍感也會差點。
感統訓練,趣又有效
兒童擊劍教學中,感統訓練是與實戰同等重要的,大部分兒童擊劍課程感統訓練的時間往往會花得比實戰訓練更多,這是為了給孩子練習擊劍打基礎。
所謂感統訓練,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提出的“感覺統合”理論發展而來,感覺統合就是人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觀,從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輸入大腦,并作出適應性的反應。對于成長中的孩子,從游戲中進行感統訓練,其實就是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反應能力,還有對危險的防御能力。擊劍課程中對孩子的感統訓練會配合很多道具,比如讓孩子走較矮的“獨木橋”,還會讓孩子們在小圓圈中蹦跳。
我們來看看一節時長一個小時左右的兒童擊劍課,孩子們需要做什么。
課程開始,孩子們需要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做熱身,包括慢跑、身體拉伸、關節活動。隨后,教練會讓孩子們通過游戲來進行感統訓練。比如,讓孩子聽指令做動作,孩子順時針繞圈慢跑,教練在一旁用鼓掌的方式做指令,拍一下手是“原地停止”的信號,拍兩下手是“反方向跑”的信號,這樣兩種信號隨機發出,是一個鍛煉孩子注意力和反應能力的簡單又實用的游戲。此外孩子們熟悉的游戲諸如老鷹捉小雞、丟手絹,都是感統訓練最簡單的方式,游戲時間在擊劍課上可以占到30分鐘甚至更多。
兒童擊劍課中也會由教練們向孩子們講解擊劍的基本知識,像擊中優先權這些成年的非擊劍愛好者都搞不明白的規則,課程中也會提及。
家長與孩子一同學習“騎士精神”
擊劍是一項讓人感覺高雅的運動項目。作為家長在旁觀孩子的擊劍課時也會深有感觸。是在剛剛開始學拿劍、實戰時,教練個訓練內容就是教孩子們做賽前向對手、觀眾和裁判致意的動作,還有比賽結束后與對手相互致意。這個動作教練要求孩子們練習到優雅地完成,而且每一次實戰前后都務必記得要做。
第二點是比賽中的觀賽禮儀。因為擊劍比賽需要聽裁判的口令開始,刺中了可以鼓掌、歡呼,但比賽進行中必須保持安靜。
這兩點要求,對于學習擊劍的孩子來說,是教育他們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和觀眾,在擊劍運動中,這些禮儀正是體現這個項目“騎士精神”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