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大氣上檔次:同聲傳譯(高級翻譯)
這是個聽上去很牛,事實上也很牛的工作。難度巨大所以時薪巨高。真正學了語言做同傳的鳳毛麟角。全國小語種的同傳老師們數得出來。翻譯官這個頭銜不是人人都能戴的。對語言要求太高。不僅外文要求高,中文要求也高,聽力要求高,口語要求高,還需要大量的人文知識經驗積累。一般不學個幾十年到不了那個位置。如果鐵了心要做同傳,那么較好一門心思撲在語言上,往上讀,讀了碩士讀博士,做講師,做口譯,然后慢慢積累沉淀。
專業對口:筆譯
除去同傳,很多小語種學者較對口的就是筆譯了。不像同傳要求非常過硬的聽力和口譯能力,只需要過硬的書面表達能力。公證處翻譯,留學文案翻譯,法律翻譯等等。但是據我知道的校友和學習小語種的,很少是進翻譯機構專職做翻譯的。可能招聘需求量不夠持續。一般做翻譯反而是是進合資企業或者合作機構。
外交部
對于有政治覺悟的同學,外交部應該是學小語種終極目標。進了外交部就不是鐵飯碗那么簡單了。是一個巨大的平臺,所接觸的人事場面,都和其他工作不是一個層次(尤其是外交部的高翻)。當然外交部也不是那么好進的,很多進外交部的高翻都是畢業于外交學院。單純的外語學院小語種學生都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從一輪輪的筆試面試的車輪戰中脫穎而出。
類合作機構
從難度上看外交部并不是大多小語種學者的出路。那么又想再工作類平臺學以致用的可以考慮類(下屬)的對外機構:文案,網站翻譯,編輯,項目助理,記者(這個傳媒大學出身貌似更有優勢)。例如德國國際項目合作機構(GIZ),德國中商大會(AHK),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這種中德合作的服務機構.另外像外研社也會定期招收小語種的編輯,校對人員。這類機構雖然與類機構有關,但是一般不太會有公務員編制。
大眾優選:教師
小語種學生較普遍,選擇較多的一門行業。對口,需求量大,門檻可高可低,相對穩定。社會認可度也算高。從事小語種教育行業,一般兩條路:高校講師和培訓機構(職業教育)教師。正規高校現在對小語種人才的要求越累越高,好一點的大學都需要博士,一般的大學至少也要是碩士畢業。而且也要經過各種考試,雖然招的人數不多,但是進了就比較穩定,課時不會特別多,有寒暑假,相對工作壓力稍小。另一類培訓機構教師,好一點的培訓機構也要求碩士文憑了,有的培訓機構只要求本科。培訓機構的老師相對課時比較靈活,但底薪不高,屬于多勞多得的性質。工作強度可以自由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