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技能測試」屬于自主招生考試的重點考察項目之一,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備戰自招考試,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分享了關于「素質技能測試」的考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本考試是根據上海市有關文件精神,經上海市牧委批準,為選拔潛在的優秀人才而依法自主設置的。本考試將突破單純應試考試的傳統,大力革除僵化學習,唯書唯“題海”的弊端,既檢測考生H常學習中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又檢測考生日常知識和能力的有效積累,重在檢測考生的綜合素養,這將有利于當前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也將有利于社會重新市視教育意義和把教育回歸其本質,由此也將促進高中階段課程教學的改革,同時將有助于深化中高職銜接后的職業教育改革$業。
二、應考對象
考試對象為符合2019年專科層次依法自主招生報名要求的高中階段應屆、歷屆畢業生。具體是:1.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齊全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2.歷屆高中畢業生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不全的應屆高中畢業生。3.中專職校技校應屆和歷屆畢業生。
三、考試說明: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2.考試時間和題型題量與分值:
(1)題型:職業適應性測試試醫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考試時間100分鐘:入學測試卷為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判斷題,考試時間90分鐘:素質技能測試卷為單項選擇題、判斷題,考試時間60分鐘。
(2)題量:(職業適應性測試試卷130題,共300分);入學測試卷共126題(填空題24題,每題2分;單項選擇題及判斷題102題,每題1分。共150分);素質技能測試卷,單項選擇題及判斷題100題,每題1分,共100分。
(3)試卷難易比例:3:7,即試卷難度占整場考試的30%。四、考試內容及樣題
自主招生考試法律道德主要考查考生對國家基本政治制度、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法律知識、與中學生密切關聯的法律和法規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對社會公共道德及中學生思想品德的認知程度,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染和道德品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考試目標
根據中專、中職及普通高中階段有關法律道德的教材內容,考查考生對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基本政治和經濟制度、國家政權機關等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對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依法治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以及與中學生密切關聯的法律、法規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對社會公共道德、職業道德、家庭倫理及中學生思想品德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能運用政治、法律、道德相關知識正確認識和判斷社會現象,辨認法律道德考試命題內容的E確性。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考試內容
(1)中專、中職及普通高中階段有關法律道德的教材內容。
(2)與8常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法律知識:如憲法、選舉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繼承法、婚姻家庭法等法律的主要條目以及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等內容。
(3)與中學生密切關聯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如教有法、未成人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會管理、治安管理、公共秩序管理、校車安全管理等條例的主要條目。
(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道德、中學生思想品德等內容。
2.考試要求
(1)識記:在與教材相似情景和材料情景中再認法律、法規和制度.道德和品德的基礎知識。(2)判斷:辨別和判斷與法律道德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觀點。(3)理解:比較法律、法規、制度、道德和品德有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4)運用:根據法律、法規、制度、道德和品德有關知識正確辨認與判斷社會現象。
(四)題型與題量
法律道德共20題(單項選擇題16題、判斷題4題,每題1分,共20分)。
自主招生考試時事政治主要考查考生了解和掌握從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國內和國際社會發生的重大時事政治新聞以及上海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引導考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政熱點、焦點,關注社會生活,關注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考生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同感,增強考生對當今我國和國際比會發生的事情的興趣,增強考生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二)考試目標
根據中專、中職及普通高中階段有關時事政治的教學內容,注重考查考生對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以及上海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熱點問題”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知道竟和國家的重大路線、方針和重要決策,能辨認時事政治考試命題內容的IE確性。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考試內容
(1)中專、中職及普通高中階段有關時事政治的教學內容。
(2)2018年國內和國際社會發生的重大時事政治。可參閱<2019年第十六屆上海市中學生時政知識大賽專輯》(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當代學生》)。
2.考試要求
(1)識記:在不同情景中再認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涉及到國名、人名、專有名詞、重要年份、重大事件、重要數據、重要會議及精神要點等。覆蓋面為2018年國內外政治、經濟、外交、國際社會、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尤其應關注我國重大事件以及上海本地社會經濟發展新聞。
(2)辨認與判斷:辨認與政治、經濟基本概念、原理相關的社會現象,國內外重大時事的國名、地點、人物、重要數據、重要會議及精神要點等。
(3)理解:理解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系,我國政權對內對外的國家職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的基本問題,我黨“十九大”以來主要事項的內涵意義等。
(4)運用:根據規定的內容和材料提供的背景,運用時事政治常識對社會想象的發展趨勢或可能的結果作合理的推理。
(四)題型與題量時事政治共15題(單項選擇題12題、判斷題3題,每題1分。共15分)。
心智作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心理綜合表現,是伴隨若生理成長而逐漸走向成熟的。心智通常是指人們在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所具備的心理條件特征,心智的成熟程度通常可以用“智商”(Inelligence Quotient)和“情商”(EmotionalQuotient)來衡量。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仕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定規則、習俗和程序等,良好的禮儀習慣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考試目標
根據高中(含中職)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自主招生考試心智部分主要檢測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所體現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等能力,以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感和心理行為問題所表現的白我認識,白我管理、白我激勵和認識他人與社會等能力。禮儀部分主要檢測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所必須遵守的中學生儀容、儀表、儀態與行為舉止等規范,以及在社會交往活動所必須遵守的人際交往禮儀,如介紹、電話、約會、就餐、出行、探訪、參觀和外交等所涉及的禮儀規范。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了解:學習心理所涉及的盛本常識: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時所必須遵守的文明禮節:宴請、探視病人所要遵守的禮儀:西方國家常見的文化習俗對文明禮儀的要求:在不同的公共場所(如校園、電影院、展覽館、歌劇院、飯店、商場等)必須遵守的文明禮節。
2.理解:辨識學習心理有關內容的意義和作用:禮儀對社會文明的促進作用: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克服: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對成長的重要性。
3.運用:根據規定內容和材料提供的背景,運用心智禮儀知識對社會生活現象進行辨別和分析。
(四)題型與題量::
心智禮儀共15題(單項選擇題12、判斷題3題,每題1分。共15分)。
自主招生考試生涯規劃內容的檢測,主要是評價學生對“生涯現劃”的認知水平以及進行生涯規劃和管理的一些基本能力。重在檢測學生是否已做好從中學生至大學生的角色轉換的思想準備:培養獨立自主,心理獨立:發展與同學、朋友之間關系的能力:懂得時間管理:形成個人的生涯期望和規劃:承擔生涯規劃及其結果的責任:了解自我、了解職業世界,培養重要的生活技能,有效利用閑暇時間的能力。
(二)考試目標
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是“以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但是這里的并不僅僅是畢業后找到一份職業工作,而是培養“能適應工.作變化的知識型、發展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的不是高中階段課程考試成績如何優秀,而是所學課程知識能否遷移應用,具有再學習和融會貫通的能力。
生涯規劃注重測量考生初步運用生涯發展理論的基本觀點,識記生涯、生涯規劃和生涯發展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辨認組織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理解職業發生涯規劃的形成、發展及應用,運用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分析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并能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職業世界和社會環境,正確地進行評價,合理定位。培養職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樹立IE確的觀,促使學生能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為人生、事業、職業發展的成功奠定基礎。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識記:生涯的基本概念。生涯,舒伯關于職業生涯發展5個時期的表述,舒伯的生涯彩虹圖,生涯的基本要素,內生涯與外生涯兩大要素群的基本特征:生涯規劃,生涯規劃的意義,職業生涯選擇的因素,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生涯規劃策略,生涯現劃的基本步驟,職業成熟度及其指標:制定有效生涯目標的原則: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
2.辨認與判斷:組織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內生涯和外生涯及其關系的分析。
3.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形成和發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應用,職業生涯規劃對個人職業發展的作用。
4.運用:白我認知、自我探索的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的技能,生涯決策技能及求職的技能。5.分析:能分析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把握制定生涯目標的方法,把握時間管理的方法:職業能力的培養,家庭、學校、社會等外部環境及職業目標的分析。
6.探究: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與職業的匹配問題,認識職業世界,把握職業認知的方法和途徑。
7.評價: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合理地定位與評價,根據實施情況及變化進行及時的評估與修正。
(四)題型與題量
生涯規劃共15題(單項選擇題12題,判斷題3題,每題1分。共15分)。
自主考生考試團隊管理部分主要通過考試,希望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團隊和團隊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識,以及在團隊建設和管理中應該具備的一些基本能力。重在檢測學生在日常生活、校園和社會活動中的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等。
(二)考試目標
根據考生在高中階段所了解和掌握的相關知識和能力,注重測量考生初步運用團隊管理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識記團隊管理的基本要點和要義,辨認與團隊管理基本概念及與其原理相聯系的社會現象,理解與團隊管理相關的社會科學知識。試題重視考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識記:在不同情景中把握團隊管理常識。正確理解什么是團隊,團隊構成的基本要素(如團隊中的角色分類,一定的人數規模,互補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共同目標,共同承擔責任等)、團隊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個性發展與團隊合作的關系等:創建與維護高績效團隊(如高績效團隊的特征:清晰而超凡的目標,相互信任,良好的溝通,具有團隊精神,人員結構合理與職責明確等)。初步了解創建高績效團隊的基本要求,步驟和原則:辨認在不同時間、環境中的團隊管理現象等:再認或再現不同時間和環境下團隊管理的基本內容。
2.辨認與判斷:辨認與判斷與團隊管理相關系的社會現象。工.作團隊和-般群體的區別:團隊的價值和作用:團隊中的個體:高績效團隊特征:團隊的愿景和目標:團隊精神和凝聚力:團隊組織構建和激勵:團隊協調和溝通。
3.理解:團隊的形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產物和必然結果:在現代社會中,團隊活動是整個社會活動的核心構件和基本表現形態:團隊需要感景和目標:團隊精申和團隊凝聚力是團隊的核心價值:團隊的協調和合作,有利于提高團隊效益和團隊成員的工作滿意度。
4.運用:根據規定的內容和材料提供的背景,運用團隊管理知識和理論對社會想象的發展趨勢或可能的結果作合理的推理:高績效團隊的構建(如構建的基本要求、步驟和原則:設定共同愿景和目標:把握團隊的規模:能調整團隊成員的能力結構:能對團隊人員作角色的合理分I:實施團隊中相互信任的精神、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團隊士氣等凝聚力工作:能從實際出發選擇溝通的類型,掌握一定的溝通方式和技巧等)。
(四)題型與題量
團隊管理共15題(單項選擇題12題、判斷題3題,每題1分,共15分)。
自主招生考試信息科技部分主要通過對考生信息科技知識的檢測,考查學生由生活觀察和應用的角度所應具備的思維能力、生活常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信息科技方面的素養,引導重視發展信息科技的學習和應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
(二)考試目標
信息科技的考試是以正確評價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為根本日標,同時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信息科技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重在檢測考生綜合素養及學生信息科技方面的思維能力、生活常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既考直學生日常學習中的知識水平,X檢測學生日常能力的有效積累。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信息科技的考核內容包括計算機軟硬件、網絡與通訊、多媒體技術、信息科學基本知識等知識點。要求考生學握計算機軟硬件的基本用途和操作方法、網絡及信息通訊的相關知識和多場景下應用和多媒體的基本概念及共應用技術,信息科技的基礎知識、信息技術發展動態和新技術應用等,能夠綜合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日常學習馬生活中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識記: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表現形式和傳遞方式:信息科技的發展動態和新興的信息技術的相關概念。常用工具軟件的基本用途和相關概念。病毒、黑客、防火墻等網絡安全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
2.判斷:信息處理、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常識。常用的多媒體軟件和硬件設備的基本特點及其相關概念。
3.理解:計算機店本組成及+般原理、評價指標:il算機常用外設的功能和評價指標。操作系統常用模塊的基本功能和一般的操作方法。網絡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多媒體新技術的發展動態及其應用領域。
4.運用: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正確運用信息技術及相關設備進行信息收集,加工、傳輸、表達、存儲等的能力:具有熟悉和應用網絡設備、網絡應用軟件的基本功能和相關既念的能力。
(四)題型與題量
信息科技共20題(單項選擇題16題、判斷題4題,每題1分,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