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瑞姆心理教育開設了「青少年專題」家庭治療培訓項目,通過一年系統深入培訓,讓學員從理論到實踐,真正如何做家庭治療。
一年學習,從初學到深入;國際水準,系統培訓,理論和實踐相融合;讓學員從理論到實踐,真正如何做家庭治療。
★聚焦兒童及青少年,有效解決中國家庭典型臨床問題
針對中國文化背景下中國家庭呈現出來的問題,設計了十二個主題。每個主題,均結合兒童及青少年常見問題,講授臨床治療思路和工作經驗。旨在幫助學員提高評估、觀察能力,家庭訪談技巧,應用系統家庭治療技術,為兒童和青少年及其家庭開展有效、有針對性的家庭治療。
★完備的持續學習支持體系
1、案例現場訪談+訪談錄像逐字逐句解讀
真實還原家庭治療現場訪談的“后臺程序”和“逐步攻略”,突破“聽完后雖然有感覺,但仍然不知道怎么做”的困局。
2、目標導向的整合式系統團體督導
運用督導的團體的資源,采用系統式督導思路,結合逐字稿、錄像、家庭雕塑、外化、正念等多種技術,打磨和提高你的咨詢訪談功力。
3、家庭治療訪談話術打磨
通過逐字稿督導和訪談練習,幫學員精細打磨和提高自己的家庭治療訪談話術,手把手幫你練習如何做家庭治療。
4、完備的持續學習支持體系
除了每月2天地面集訓外,在集訓期間定期組織學員進行地面交流督導,真正做到浸泡式學習。
★師資,國際水準,中德教學模式
授課導師為中國心理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注冊系統注冊督導師,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家庭治療組)助教、翻譯組組長。
理論與練習相結合,督導與體驗相結合,觀摩與研討相結合,孤立受訓的模塊被融會貫通式結合在一起,在強化學習效果的同時,裨益于受訓者的自我認識和個人成長。
★平臺優勢:為無個案學員提供實習機會;為優秀學員提供簽約機會
上海德瑞姆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德瑞姆青少年中心)是面向社會、學校、企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以及危機干預的專業機構,是滬上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全國心理科普委員會指定的“社會性心理咨詢機構、心理科學普及推廣示范基地,擁有經驗豐富的實戰咨詢師團隊,專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12年,中心平臺資源豐富,個案充足,求賢若渴。
培訓結束后,中心可為部分學業優秀、理論扎實、但缺少個案經驗的學員提供充足的實習個案,實習結束后,經考評合格者可與中心簽約,成為德瑞姆青少年中心簽約咨詢師。
課程體系
首部分:落地培訓共24天,12次落地培訓,每次2天。每天1個主題。(注:落地課程培訓方式為上午1.5h理論+1.5h練習,下午2h督導+1h練習討論反饋
首次:學齡期及青少年家庭治療工作基礎
1.學齡期孩子及青少年心理特征及其家庭動力特征
2.學齡期及青少年家庭治療綱要
第二次:兒童和青少年抑郁障礙的家庭治療
3.抑郁障礙兒童及青少年的家庭特征:癥狀的功能
4.與抑郁障礙兒童及青少年的家庭工作:促進理解和情感流動
第三次:兒童和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的家庭治療
5.雙相情感障礙兒童及青少年的家庭特征:高情緒表達與糾纏
6.與雙相情感障礙兒童及青少年的家庭工作:促進分化與表達
第四次:厭學的家庭治療(一)
7.厭學出現的多系統及家庭背景:家庭評估(上)
8.與有厭學孩子的家庭工作:探討和處理三角關系
第五次:厭學的家庭治療(二)
9.厭學出現的多系統及家庭背景:家庭評估(下)
10.與有厭學孩子的家庭工作:處理親子溝通
第六次:厭學的家庭治療(三)
11.與有厭學孩子的家庭工作:與父母的代際傳承和派遣工作
12.與有厭學孩子的家庭工作:促進親子二元溝通及依戀修復
第七次:“空心病”孩子的家庭評估與干預
13.“空心病”孩子的個體及家庭特征
14.變“空心”為“有心”:激發孩子的資源、目標和價值感
第八次:網絡和游戲議題的家庭治療
15.游戲對于孩子的意義,游戲成癮產生的多系統和家庭背景
16.厭學及游戲成癮的系統式干預
第九次:青少年心身障礙的家庭治療
17.受心身障礙困擾的青少年的家庭動力學特征
18.如何與青少年心身障礙患者及其家庭工作
第十次:兒童青少年依戀創傷的家庭治療
19.孩子依戀創傷及類型的評估
20.依戀修復的家庭治療:陪伴、聽到、接納、資源與發展
第十一次:離異家庭的評估與干預
21.離異家庭面臨的挑戰及家庭關系特征
22.與離異家庭工作:激發資源、分化和個體發展
第十二次:重組家庭的評估與干預
23.重組家庭的關系特征和挑戰:新的邊界和融合
24.與重組家庭工作:激發夫妻連接和新的親子關系建立
第二部分:家庭治療團體督導:每月1次,持續12個月。(注:系統式目標取向督導。每月一次,平日晚上,每次1.5小時。)
督導特色
1、整個督導過程,導師始終關注、強調被督導學員的需要。
2、導師全程把控,利用團體動力和資源,從多角度幫助、支持被督導者。
3、在督導過程中,督導者不僅是傳統督導角色,還扮演體驗師的角色。他會運用必要的系統督導方法,比如家庭格盤、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協助受督導者提升自我認識,促進被督導者的專業成長和個人成長。